二级学院院长谈学科专业建设

张小春:舞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舞蹈学院 发布时间:2013-10-17 23:11 浏览次数: 【字体: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舞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舞蹈学院院长  张小春


面对社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是以高度的专业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实质和含义就在于重视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当今,人才培养战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发展高等教育,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人才所需要探究和思考的课题。

我院是综合性艺术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多学科、多元化知识层面的人文发展环境,具有教育资源共享的更广阔、更丰富和更真实的求知空间,可在多方面满足舞蹈专业学科的建设需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发展,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时可爱为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的一句春光赞颂,道出了活力、热情和一股不可阻挡的成长态势。舞蹈学院正是处在这样一派春光潋滟蓬勃发展的时期。办学近十年来,我院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综合艺术院校多学科的优势,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式发展,另方一面凝练学科特色、打造优势学科“升级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创作与艺术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舞蹈表演学科是区级的特色学科,舞蹈编导是院级特色学科,树立“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文明为动力、以信息媒介为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理念,以“取材于民间、凝练于教学、形成于实践、升华于舞台”的教学思路,立足于本土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汲取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与舞蹈创作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当代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以现代的眼光回望传统,以开阔的视野关照民族,兼容并包、广采博收,将现代舞蹈创作理论与本土舞蹈文化相结合,传承和创新并行,传统与现代交融,双重整合广西各民族与东南亚舞蹈文化元素,不断探寻舞蹈艺术的时代功能。以创新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与创作上,以技通道、触类旁通,注重课堂与舞台实践的结合,以作品促教学、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与学生实习就业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独特的创作教学之路,建构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开放性、系统性的舞蹈教学体系和集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一体化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并全面融汇贯穿在舞蹈人才培养全过程,既重视学生厚实基础的夯实和能力的应用开发,更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平台搭建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双向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的艺术人才这一目标。

高等艺术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特点,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观念。突破原固有的舞蹈专业教育的较为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真正的综合大学本科教育思路体现于所有教育环节之中,避免对专业技能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注重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表现出对同一事物的多重思考能力和提前运用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本体追求精神,鼓励和倡导学全新创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创作与研究),强调提前进入科研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应用状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建立,社会对舞蹈文化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拓展,加大了舞蹈艺术人才的竞争,舞蹈本科教育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表现为:从业人员的多极化互换;舞蹈应用空间的多层化;舞蹈教育的多样化;舞蹈社会功能的趋向多元化等,与之相对应,过于单一层次、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舞蹈艺术人需要。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内涵、职能与教育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意识,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尤其现代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和立体化教育的概念,要突出本科以知识全面、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发展目标,就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材建设、学术理论进行一体化的整体思考和建设,达到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变,愈发离不开文化生产力的参与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推动,对区域合作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我院充分抓住广西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我院现有的资源、办学特色,依托《中国—东盟民族艺术创作与展演中心》、《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今年12月,我院将与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社共同主办首届“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积极开展和搭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对东南亚各国优秀的民族舞蹈的采集和学习研究,以舞台表演展示为核心,以文化艺术交流和研究及公益性宣传推广为载体,立足区域优势,融合吸收其文化特质,将舞蹈、音乐为核心的各种资源融冶一炉,创作出优秀的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舞蹈,率先实现舞蹈艺术的跨国研究与表演双向结合,并辐射相关艺术门类进行研究整理创作的先声之举。将人才培养的视野扩展到东盟各国,完善表演艺术的研究面向,通过科研创作教学成果的展示,既凸显各国风情特色,又能整体展现东南亚的独特舞蹈文化面貌,既突出我院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打造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文化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院办学向国际化发展,增进广西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教育的交流,进而提升我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竞争力,为广西文化教育的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左一)亲切会见广西艺术学院代表团

 


赴印尼考察学习创编的舞蹈《神秘巴厘》



学习改编的泰国民间舞《南旺舞》



学习印尼民间舞《莎曼舞》



由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舞蹈家乔荫、垂杨教授编创的舞蹈《越南情韵》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