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请选择风格

广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广艺要闻

弦歌不辍,奏响民族与艺术之声——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那些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 点击数: 图片:
  • 打印文章

40d3ecff8719412ab5ba486da856f76b.Jpeg


在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有这样一座博物馆,你可以在这里充分享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可以领略到广西各种各样的特色乐器,还可以不出国门就一睹东南亚各国乐器的风采。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黑胶唱片的制作原理,来到这里也能大开眼界。这样一座功能齐全,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就是由广西艺术学院建设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广西首家专题性的音乐博物馆,还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家民族音乐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陈列东南亚传统乐器最多的博物馆。

e11d56593a45474ea0f28bb8824e4aa1.Png

东南亚传统乐器

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位于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内,占地2600平米,四层楼的展区充分运用了艺术+科技的理念进行建设,置身其中,您仿佛可以穿越到古代感受过去那钟鼓齐鸣的盛况,也仿佛可以迈出国门感受到东南亚乐器的别样风情,而广西近现代音乐名家的创作故事和身影,也能一一展现在眼前。这样一座别具特色的音博馆,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呢?这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回顾音博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建立一座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是广西音乐人的共同心愿。时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的满谦子牵头与自治区文化厅的老一辈音乐工作者历时数年走遍广西的地县市进行挖掘、收集、保护民间各类音乐资料。在这一阶段,音乐家们整理撰写了许多珍贵的手稿文献,拍摄与手绘了一批珍贵的纹样图,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刘三姐》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那一时期的音乐前辈们收集整理的丰富音乐藏品,为建设音博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间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学校的教师们又接过接力棒,继续在各地不懈挖掘和收集各种音乐藏品,收获广西民间乐器30余种,在历经20多年的收集和调研的基础上,1983年学校民族艺术研究室开设了“广西民族乐器陈列室”,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料和乐器终于有了栖身之地,成为如今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藏品的源头。得益于对这些音乐实物藏品的研究,广西艺术学院的民族音乐学科发展也迎来了硕果,1989年,广西艺术学院获批“民族音乐理论”硕士方向招生资格,是我校研究生学位零的突破。

963e2b5b92914c4499600bc403bc95a4.Jpeg

老一辈音乐工作者采风工作照

78cd954942e54ea0b8b8503f36336903.Jpeg

广西民族乐器陈列室

坚持挖掘、收集、保护民间音乐物件和资料,也成为了广艺音乐人的传统。随着大家收集整理到的物件越来越丰富,2006年学校努力辟出场地,建设起了400余平米的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藏品馆。2008年以后,学校又逐步进入东南亚乐器的收集工作。此时,离建设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心愿又近了一步2015年6月,经学校领导组织策划论证,向自治区政府递交建设“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咨政报告,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立项并拨专项经费建设。历经广艺几代人精心呵护的宝贵收藏财富,终于得以通过传统与现代科技配合的方式,向世人生动再现了八桂传统音乐的精彩风貌。立项消息公布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建设的三年里,陆续收到老艺术家们无偿提供的各类珍贵物件和资料200余件。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为博物馆提供了珍贵的展陈资料;桂剧领军人物尹羲老师的女儿提供了母亲与毛主席、周总理合影的珍贵影像;桂剧著名的作曲家黎承信老师捐赠了珍贵的桂剧影像资料和手稿;烟墩大鼓的非遗传承人施绍汉更是激动地把老家祠堂珍藏百年的烟墩大鼓捐了出来……历时三年热火朝天的建设之后,一座崭新的、民族的、现代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终于于2018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12c7f83822db44b5839115d962125ac5.Jpeg

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内景

新建成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为了凸显音乐特色,外观以广西芦笙乐器的共鸣筒为契点,打造成高低起伏的波浪式音管形状,好似一曲动听的旋律在广西的山间缓缓流动。音博馆一共楼高四层,馆内涵盖了历史悠久的青铜乐器与当今备受关注的大鼓乐器、八桂音乐资料、东南亚传统乐器等物件,四楼展区还采用VR、AR、全息等技术呈现数字化的八桂音乐。

0ef97ce8f7c54c7da1d7d50c0b077cef.Jpeg

大鼓乐器

4d92159ac6e44a3ab794f124feffc3f7.Jpeg

八桂音乐资料

08587cb6c48e4fed94660a72c6e3caff.Jpeg

65ebca3ff4ae4e33b635916507a20823.Jpeg

东南亚传统乐器

1b323ea5c52144e4a0d79343baf04dd5.Jpeg

八桂音乐数字化展区

馆内有1600余件(套)藏品,参观者走进音博馆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收藏在一楼青铜音乐展区的羊角钮编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就盛行于华夏南方的古老礼乐重器,既有钟的庄重,又仿佛带有几分萌萌羊角的趣味。2014年学校陈坤鹏教授便与几位专家着手对岭南地区西汉时期的羊角钮编钟进行“古器新声”的研制工作。研制的羊角钮编32面,一钟双音,49个音高,音色圆润磅礴大气,是全国首套羊角钮编钟,多次参演广西各种大型的节庆活动。

57bdec7d7a8742c7bf23f4c143894102.Jpeg

608696c44fad473f9107a03a5494c3bb.Jpeg

羊角钮编钟

三楼则展陈了许多东南亚传统乐器,每当东南亚的音乐家到此参观,无不被该馆的馆藏感到惊讶,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种类那么齐全的、他们国家的乐器。音博馆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一个故事代表着一个标签,而学校的讲解老师对每件展品的来由及其背后的故事都做到了烂熟于心,随时可以娓娓道来。对此,侯道辉校长也不由得赞叹说:“我参观我们学校的音博馆很多次了,但每次听到的讲解都让我惊喜,因为讲解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挖掘出更多更深的藏品背后故事,所以我每次来都能有新的收获”

对于音博馆的定位和发展,馆长楚卓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些藏品的民间性和艺术性融合起来”。她认为,音乐博物馆的陈列与展演,必须有自己的专题性博物馆展呈特点——“动静态的结合”,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在当今“两创”精神下,实现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音博馆涵盖了广西民族乐器、东南亚乐器、数字展陈,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于打造‘展、演、研、传’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音乐博物馆”,顾名思义,这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分别对应了“展示”“演奏”“研究”“传承”步入展厅不难感受到,“零距离博物馆”是该馆的特色,大部分展品并不是冷冰冰地伫立在玻璃柜里,而是摆放在参观者能够触及的位置,几乎所有的藏品都可以用来演奏,在这里观众欣赏到的藏品是“活起来”的,不仅可以用眼睛观看、用双耳聆听,还可以用手弹奏,用心感受着这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文物发出的音符,沉浸式体验音韵之美。得益于老一辈音乐工作者的积累,以及身处高校的优势,我校在印尼甘美兰音乐研究形成了学术小高地,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馆内的民族乐器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了千百年,有的至今还在广西的各个村寨里发出声响,有的却已经濒临消失。有一次,一位老师搜集到一把罕见的七弦琴,配套的弦说明它既可以弹也可以拉。然而,却没人知道它究竟如何弹,如何拉,更没有人知道它曾经演奏过怎样动人的曲子了,音博馆的老师们为此大受触动,他们决心一定要让民间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让一些已经危在旦夕的音乐和乐器得到挽救。自那以后,音博馆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等民间艺人到校做讲座、开展培训,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希望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代代不息地传承下去。

5dbe79c052544e6084f25440a857d537.Jpeg

独弦琴演奏

开馆以来,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常年开放300多天,每年接待的嘉宾和民众数不胜数,已经成为外来者了解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东南亚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如此,音博馆还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面对中小学生开办研学活动,近期的《小博士报》“小记者”们的研学活动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小记者”们在馆员刘佳乐的带领下,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吸管、尺子、剪刀现场制作了“稻秆笛”。

1ff673a724034f3d8ee03097dcc7f219.Png

制作的“稻秆笛”

对此,音博馆副馆长蒋贵萍说“每一位参观过我们音博馆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非常注重观众的体验感,会尽力在各个环节中穿插互动性”。展示过程中,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注重以多手段融合来丰富和提升呈现效果,力图给观众送上一次最精彩、最生动的博物馆之旅。除了静态展陈外,音博馆对八桂传统音乐以及东南亚音乐的动态演示、多媒体影像、图文解说都极其绘声绘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音博馆的每一次公开展览,观众们无不立即慕名而来,不仅免费参与各种音乐主题讲座,还把各个展品围得水泄不通。

4adbb28a84b747aba3acd82c2281b6e2.Jpeg

研学活动

面对着运营和发展这样一座汇聚了几代人心血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博物馆的老师们都感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在他们眼里,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虽然已经颇有特色,但就长远而言,博物馆“内涵式”发展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产出代表性的展陈与研究成果。接下来音博馆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市民熟知、了解并爱上这个博物馆。秉承着“薪火相传”的理念,2022年,音博馆成立了“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展演乐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乐团不仅赴全国各地演出,还应邀参加了东盟国家的演出,落实了音博馆的办馆理念,与此同时,音博馆也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讲解员,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在成长中得到感悟。

6389f1e2c9c648cebb97ee14cd8c0b5f.Png

学生讲解员现场讲解

2023年2月,历经多年辛勤耕耘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获得了“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的认证,这也是对音博馆发展成果的一个较高认可,同时也成为音博馆在教育科普方向的一个新起点。未来,音博馆将会继续发挥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功能,在弘扬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音乐交流互鉴方面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d161d96000634657825ac28bb856b845.Jpeg

“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字号: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