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请选择风格

广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广艺要闻

我校教师参加澜沧—湄公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李英峰 来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图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 打印文章

2月23日至26日,由澜湄合作专项基金资助、缅甸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承办的澜沧—湄公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学术交流活动在缅甸蒲甘成功举办。我校美术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和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的教师王雪峰、雷璨铭、李英峰受邀参会,并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保护、艺术传承与跨国合作进行研讨。在本次活动中,我校与缅甸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续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两校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教育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合作。

本次澜沧—湄公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缅甸曼德勒省的大力支持,参与的澜湄六国代表分别是:广西艺术学院(中国)、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柬埔寨)、老挝国立美术学院(老挝)、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缅甸)、缅甸传统艺术家工匠组织(缅甸)、清迈大学(泰国)、宝昌艺术学院(泰国)、胡志明美术大学(越南)。

学术对话与文化交流并行,贡献中国智慧

在开幕式上,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宗教事务与文化部副部长努妙姗致辞,强调了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与合作的重要性。随后,我校李英峰博士在论文宣读环节分享了题为“守护还是重塑?——中国画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代突围”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涵盖以中国画艺术体系为载体的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等内容,引发了来自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及越南学者的广泛讨论。

田野调查与艺术采风相结合,深化跨国学术合作

为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与感受蒲甘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我校教师于活动期间参加了蒲甘考古遗址户外艺术作品写生活动,写生作品在活动期间同步于蒲甘考古博物馆展出并被缅甸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收藏。

2月25日至26日,我校教师随代表团走访了蒲甘考古博物馆、壁画遗址、漆器技艺工坊及佛塔建筑,并与当地学者和工艺师交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我校团队结合中国画、壁画保护及艺术教育的研究经验,就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实现传统艺术的活化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深化区域文化合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我校深耕与东盟国家高校交流合作多年,并始终致力于依托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等平台推动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文化对话。我校教师对本次澜湄区域学术合作的深度参与,不仅加深了学校与东南亚学术界的合作,也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跨文化艺术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及艺术教育国际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

未来,我校将继续加强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等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学术联系,推动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创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与共享。

 

背景资料:

澜湄合作是由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中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6国共同建立的次区域合作机制。2016年3月,中国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在5年内提供3亿美元支持六国提出的中小型合作项目。旨在支持澜湄区域六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等领域开展的中小型合作项目,促进湄公河次区域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缩小各国发展差距,加强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f82de6f25a394c579d405c7e59298725.jpeg

我校青年画家在缅甸蒲甘地区采风

906ec71f5eb9453cb1137a03c3efeadb.jpeg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马珈大使(右二)、缅甸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右三)、缅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马珈大使(右二)、缅甸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右三)、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副部长努妙姗(左四)出席澜湄六国联展现场

866d9f889ad9483498608e8c01585df1.jpeg

我校与缅甸国立艺术与文化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5e49091c00474a57bfe6db830a4dfa7f.jpeg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马珈大使(前排左十)、缅甸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前排右九)、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副部长努妙姗(前排右八)与澜湄各国参会专家合影


一审:王雪峰

二审:钟春妮

三审:赵 克


【字号: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