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请选择风格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来我院讲学纪实

作者:郭园园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点击数: 图片:
  • 打印文章
摘要:2014年12月7至8日,应我院民族艺术研究所邀请,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樊祖荫教授来我院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我的学术研究”专题讲座。

20141278日,应我院民族艺术研究所邀请,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中国音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樊祖荫教授来我院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我的学术研究专题讲座。樊老师深入浅出地围绕自己主要研究领域“多声部音乐”展开,并将自己如何开始学术研究以及怎样进行学术研究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讲解,为在座各位师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研究方法,大家受益匪浅。讲座主要围绕樊祖荫老师的个人学习经历、学术研究、课题申报以及方法论四个部分展开。

()学习经历

樊老师是浙江余姚人,他自幼就受到当地丰厚的民间音乐的熏陶而喜欢音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唱歌、吹口琴等,后来进入初中在张斌老师的培养下,参加合唱队,跟随老师学习二胡、小提琴和乐理等,因此他顺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作曲专业。之后他在黎英海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和声,他学习的主要是汉族调式和声与浪漫派后期作品的和声分析,同时他开始接触民间多声部音乐,并陆续在各种音乐刊物上发表相关的论文。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习,特别是跟黎英海的学习,为他以后的音乐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樊老师在回顾学习经历时深情地感叹道我始终感激自己的导师,并强调导师对学生成长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学术研究

1.研究方向与学科延伸

有学者评论他为“多栖研究”,因为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音乐学科,如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非遗保护等,但事实上他的主攻方向只有一个,即多声部音乐。从学科分类上属于作曲技术理论,其它都是由此延伸出来的,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教学中承担的主要课程(和声学)是一脉相承的。

他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和声教学,其内容基本上是古典乐派和浪漫派作曲家们和声写作技法的总结,它既不包括古典乐派以前的内容,也没有涵盖近现代音乐的内容,更没有与中国的音乐实际相结合,对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知识需求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他开始思考和声教学改革方案,并制定像“传统和声学”两端扩展的内容进行研究新计划。他的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民间合唱为主的我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第二阶段是以中外当代音乐作品为材料,进行五声性调式与近代技法相结合的和声研究。

樊老师讲到自己跨作曲理论界限进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主要受益于当中国民间歌曲、戏曲、曲艺音乐集成的编审。他搞民间合唱的研究,为的是从根本上摸清我国久已存在、至今还在音乐生活中起着实际作用的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基本情况,在掌握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借鉴予以发展。从1980年起,他就开始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及讲学,深入到有多声部民歌的各族村寨上进行采访、调查、搜集资料等。迄今为止,他已到过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区,在40余个民族的聚居区进行过采集与调查。经过各地音乐工作者的普查和他本人长年的调查核实,已发现我国有30个民族存在和流传着多声部民歌。

2.部分专著、论文索引

樊老师对中国传统音乐其他领域的音乐事象非常关注,专著如中国多声部民歌的研究:《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后将它改名为《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并于2014年重新出版;《中国官方多声部音乐论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五声调式和声学的研究:《传统大小调与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音乐教育研究:儿童钢琴曲集《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小花鼓——中国民歌儿童钢琴小曲61首》。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黄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如整体研究回顾:《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系列文章(《黄钟》2005年第1期);方法论的总结:《多声部民歌的采录、记谱与分类方法》(《中国音乐》1992年第1期),《论变唱——中国多声部民歌创作方法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指导创作实践。

(三)科研课题申报

樊老师分享了如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科研的目的性。搞科研、写文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学术问题,而不应与自身利益,如评职称挂钩。有关部门及高校对评职称的条件也过于划一,不同的专业与岗位对评职称应有不同的要求;二是课题选择与研究要有新意、创新,可以是原生性的,也可以是继承性的;三是关于申报课题。申报课题有很大的技术讲究,一定要认真填好“课题论证”那张纸,把课题意义、课题与学科发展的关系说透、说清楚。四是关于后期资助课题。作为国家课题,会有15万元左右的资助,一半用于出版补助,另一半作为课题酬劳。这是一个很好地途径,大家应予以重视,不要浪费机会。

(四)方法论提炼

樊老师根据自身几十年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此次讲座中总结了三点方法论与大家探讨,希望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定启示。1. 重视音乐本体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学好“四大件”;2. 坚持从音乐本体研究为基础,解读音乐中的文化论。从音乐研究来说既要吸收实地考察与注重音乐本体实践方法的同时又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与民族音乐学等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音乐创作来说,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既非隔离又非对立的关系,对近现代技法吸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两个传统的学习,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音乐、传统作曲技法;3. 不断思考音乐实践技术与音乐理论研究的耦合点,应形成合力。作曲表演专业的不要脱离作为音乐背景的文化,只关注音乐;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二者并重,切忌搞成两张皮

讲座后,一些同学与樊老师进行交流,樊老师认真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表示希望与大家共同努力,将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多声部民歌弘扬发展,使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樊老师丰富的讲座内容、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院民族音乐学的老师与学生带来了宝贵的财富。黄志豪副院长、民研所陈坤鹏所长及民研所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樊祖荫教授讲学 

                                  

学生提问

 

 

合影留念

 

 

 

 

【字号: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