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周玉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建节约型校园

来源:后勤中心 发布时间:2015-02-02 18:09 浏览次数: 【字体:

后勤党总支书记  周玉友

今年我们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其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也是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后勤部门如何管控好能源消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创建节约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近三年,学院的水、电、汽、油使用的统计状况。

(一)用电情况

(二)用水情况

(三)公务用车用油情况

(四)用燃气情况

二、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浪费现象

1、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如食堂用水不节约,浪费严重;学生宿舍用水有时洗漱完不关水龙头;教学区洗手间时有水龙头关不紧出现长流水的现象;基建工地用水及校园淋花用的公共水龙头由于监管不到位,常存在不关水龙头或是漏水现象等,这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

2、电资源的浪费现象。主要存在于教学楼、行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地下停车场、教工住宅等区域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一是出现安装有空调的教室或办公室人走了不随手关空调,或是下了班忘记关空调,房间空调整个中午或通宵都在运转;二是有些办公人员下班时不关电脑,饮水机24小时不断电造成的浪费;三是教室里电灯、风扇全打开,只有几个人在学习,甚至无人在教室的现象是常见;四是学生宿舍饮水机24小时开电,白天也不关阳台灯,无人在房间灯照亮、风扇照转等现象较为普遍;地下停车场24小时灯光全亮;教学楼的公共走道、架空层、卫生间以及教师宿舍的公共走道白天灯照常亮也是常见,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浪费的原因分析

1、节能意识不强。一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一直是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父母创造一切好的条件供孩子生活享受,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生活消费仍然大手大脚,在使用公共资源时没有节约意识;二是我们的教职员工也存在“大锅饭”的传统观念,因为各部门、各单位所用的水电所发生的费用都是由学院统一支付,这使师生员工产生“反正不掏个人腰包,用多用少一个样”等错误观念,在用水、用电上没有节约意识。

2、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线路老化,供电线路超负荷现象严重,粗放型管理,没有对耗能单位和部门进行计量和量化指标管理,耗能几乎都是由学校统包统办等等。因此,既有设施陈旧、落后的原因,也存在管理不科学及管理体制不活、不力等原因造成的浪费。

三、加强建设、深化管理,切实抓好节能管理工作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领导小组,对节约资源进行常态管理。节约资源不是后勤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要形成校、院、系和各机关处室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只有各级部门和单位对节约资源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二)开展宣传教育,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

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师生员工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定期公布校园水、电、气能源消耗支出情况和相关维修方面开支情况,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校园耗能以及学校为此付出的代价,促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自觉养成随手关灯,防止长明灯,杜绝长流水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节约,人人参与节约的喜人局面。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节能控制体系

我们后勤部门2014年已做了水电节能改造计划,上报学院已审批,计划在2015年分批进行改造,其中: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学生食堂、南湖校区教工宿舍楼等因线路陈旧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电能耗费大、使用效率低以及供水管道锈蚀漏水和水表老旧损坏等问题:

第二阶段:主要解决教学场所因线路老化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节能增效问题,对小范围内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进一步强化“量化指标”管理。

只有对老旧线路进行改造,降低损耗,并安装能源耗消计量表,对使用的水电做出计量,有准确的统计才能了解各单位能耗情况,便于今后结合实际对其能耗制定标准和做出限制。

(四)强化管理,采取有效的工作机制。划分各单位能耗责任区域,各个单位对其责任区的能耗全权负责,根据各区域的用水用电实际情况,采取准量化计算确定起能源供应的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定量定额管理,超出部分自理,节余留用或给予奖励,后勤部门将以一定的周期对各责任区进行计量统计,并把结果及时反馈到使用部门以及分管部门领导,强化对能源耗消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