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大学蒙艳玫同志先进事迹
蒙艳玫,女,广西南宁人,1963年10月生,200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致力于教书育人和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是两项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业绩。
实验室建设,锐意创新。2006年蒙教授开始任分管实验副院长兼中心主任以来,针对中心实验教学存在的许多弊端,进行深入系统改革,构建了以实验独立设课为主线,涵盖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全过程层次化、模块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解决了同一专业的各门实验课分散、孤立且多有重复,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的突出矛盾。该改革特色在2007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选中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以免答辩的形式评为机械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成为广西第一批、广西大学第一个实验教学建设示范中心。鲜明的改革特色和成效也使得实验中心在2013年的验收中以优异成绩获得通过。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蒙教授及其团队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导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将虚拟实验与传统的基于硬件操作的实验相结合,研发与中心开放式实体实验教学体系优势互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内容,形成了特色鲜明“虚实结合”的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和广西大学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又一次实现零的突破。
教学改革,精益求精。蒙教授时刻保持着务实的态度主持和参与方方面面工作,负责2项省级教改项目和多项校级教改项目,亲力亲为规划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实验教学项目30余项,编写出版实验教材2本。同时全面发动中心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中心建设,近5年来,中心教师共立项校级以上教改革项目84项,开发新实验项目200余项,出版与实验教学体系配套的实验教材6本,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5项,培育了一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梯队,极大提升了实验中心的教学水平和示范辐射作用。自主研发设置的大量贯穿各个学习阶段的个性化选修实验和课外实践项目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实践成效显著。近5年来,中心本科生立项创新实践项目147项,参与申请专利94项,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大学生大赛获奖120项。2012年学院调查走访广西多家“龙头”制造企业,对机械学院毕业生评价是“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吃苦、定位好”。
科学研究,探索不止。近年来,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广西科技厅和南宁市科技局以及企业委托项目近20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或EI检索论文30余篇。在复杂机电产品设计和机电系统测控技术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推广应用,获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学生培养,善于开拓。针对机械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弱的问题,蒙教授及团队研究构建了基于PROJECT BUS(项目总线)驱动的本科生自主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成效显著,获2012年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从2009年开始,她亲自组建了多个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学生在专业成绩、学科竞赛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如系列多功能绿篱苗木修剪机研发小组,在蒙教授精心指导下,2-3年时间里,系统展开相关的系列设计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和学生实验技能项目立项等,获全国和省部级赛事奖项6项,申请19项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目前已在研发面向市场的产品,获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其中,项目组长韦锦同学迅速成长,获得了5项授权发明专利、多个赛事奖项和多次表彰,项目小组有5名同学已免试推荐读研,3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又如,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研发小组,主要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监控平台” 等项目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组成员16名本科生完成了10多个监测系统研发并已投入使用,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发表论文3篇,获全国和省级大赛奖5项。项目组长庞海峰同学多次获得嘉奖,小组成员4名同学获免推读研,3名同学考上研究生。
潜心为师 兢兢业业。蒙教授一直在广西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本科生课程5门,研究生课程4门,长期担任本科生2门课程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始终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常年如一的敬业、爱岗。对待教学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将自己的科研教学成果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上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正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蒙教授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长期投身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默默奉献美好的年华在三尺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