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百里图

漓江百里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11-01 15:35 浏览次数: 【字体:

    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是表现漓江的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高峰,它不仅是作者桂林山水画的代表作,标志了他绘画生涯的一个高峰,而且成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作为一个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在桂北山区的壮族艺术家,黄格胜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贡献,对于广西美术来说,意义尤为深远。今年正值《漓江百里图》诞生20周年。20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力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反而越来越凸现出它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黄格胜后来回忆他创作《漓江百里图》时说:“《漓江百里图》创作念头起自一件小事:中国地图出版社请我以国画形式画一幅桂林旅游路线图,我想既然如此,我何不画一幅漓江的全景图呢?尽管画漓江的画家很多,佳作不少,但从头到尾全面反映漓江风光的大型长卷却还没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份责任,也是一个机遇。”

    很显然,当时年仅32岁的黄格胜已经意识到:他能创造历史,他要创造历史。这时,那些自小就有的愿望也就更加明确具体了。一些设想在他心中烈火般的燃烧着:画,画一幅漓江全景图,要大,要长,要全,要站在古人、前人、今人已有的高度上去画!这念头一经产生,就如影随身,再也摆脱不开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兴奋,激动,焦灼不安。

    一个事件,只有放在历史的河流中,才能真正衡量出它的分量、意义、价值和影响。黄格胜意识到他在创造历史,但是,他创造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历史,他在当时却估计不足。不仅他自己,当时恐怕谁也没有认识到这个事件所具有的历史性意义。正如莫奈的《日出·印象》成为“印象画派”崛起画坛的一个标志,《漓江百里图》成为“漓江画派”崛起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标志。然而,这两件事并不完全相同。《日出·印象》在它展出后即被用以称呼、概括、代表它的那一批同类。而《漓江百里图》则是在它诞生将近20年后,才确立了它在“漓江画派”中的意义和“创派”地位。

    我区著名美术评论家苏旅指出:《漓江百里图》是第一幅真正把漓江、把广西的自然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特色当作研究对象的美术作品,是“漓江画派”真正的开山之作。画家最早意识到了漓江的巨大艺术潜力和价值,并立志在其中寻找符合漓江自然和文化生态的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为此,画家数十次进出漓江两岸,画了无数的速写和水墨写生。我甚至认为黄格胜的一流写生能力就是在创作《漓江百里图》中苦练出来的。

    其磅礴的气势、艺术的激情、自然的表现、时代的气息,即使在今天,依然是“漓江画派”成长道路上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和代表作。当年黄格胜只是对于“从古至今,竟没有一幅较全面完整地表现桂林山水的长卷全景图”这一历史有感而发,他未曾想到,也不可能有这样一个“野心”,用《漓江百里图》来创造一个画派或者创造一个时代。但是,《漓江百里图》所创造的历史,绝不仅仅是第一幅完整地表现桂林山水的长卷全景图那么简单。

    20年的历史,今天的现实,艺术的实践,都证明了《漓江百里图》创造的是一个画派的历史,一个时代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称之为桂林山水的一篇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漓江风光的一首雄浑奇丽的交响乐曲,当非过誉。至于《漓江百里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它首次以绘画的形式全面而完整地表现了桂林漓江的动人的旖旎景致。

    其二,广泛师法,充分吸取了前人和同时代艺术家表现漓江的艺术成就,为我所用,兼容并取,成为表现漓江的集大成之作。

    其三,认真观察写生,为真实再现漓江山水的本质面貌和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出新的皴法等形式语言,为表现广西的山川风物,为丰富祖国传统的山水画语言体系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四,突破中国古代长卷的“四季”时空观,创造性地发明了“昼夜”山水。传统长卷的时空观,是在长卷的展开中,显示出四季的更替,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就是能把季节变化下的四季美景集于一卷。黄格胜开始时也打算采取这种表现方法。后来,他考虑到,桂林虽属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偏南,四季中的漓江变化并不显著。经过反复思量,作者决定,采用从朝至夜的方式来表现24小时中漓江景色的变化。

    作者这种不盲目抄袭前人,而是独辟蹊径的求索,是勇敢的,可贵的,实践证明,也是极为成功的。而且,一日漓江,也符合人们通常乘船游览漓江的时间概念,当然,这只是巧合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在一天之中,力求包容四季。漓江的朝晖、暮霭、烟霞云雾、风云变突、雷电交加、暴雨倾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五,“夜景山水”的创造。古今中外,极少有画家描绘夜色下的大自然。道理很简单,夜幕之下,大自然一片混沌,色与形都难以分辨。诗人当然一样可以高咏,画家的笔可就很难描绘了。李可染的部分作品,特别是表现漓江的作品,虽有“江山如此多黑”一说,但他表现的逆光视角下的景色,不是夜景;黄宾虹晚年的作品虽多用宿墨、层层积染,给人如入夜山之感,但那是他独创的风格,并非为表现夜色下的山水而作。

    因此,夜景山水,可谓黄格胜的一大创造,它朦胧、混沌,但又并非漆黑一团,而是依稀隐约,深邃沉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不寻常的审美感受。为人类的艺术实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中国的山水画贡献了新的美学境界。

    其六,高潮迭起的戏剧性表现手法。长卷因其长度,不能一览无余,而必须在时间的流逝中阅读感受。因此,长度过长,容易使人心生厌倦。所以画家一般不轻易为之,即使画,也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著名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的长度分别为119.15米和不到10米。

    像《漓江百里图》这样长达200米的巨幅长卷,不是绝无仅有,但也是屈指可数。观看这样的长卷,在它的展开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为此,作者借鉴了叙事文学里营造高潮的手法,整幅长卷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使得观者的心情为之摇荡激动,心潮难平。特别是画中暴风雨和暮夜两节,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故而,此卷虽长,却不仅没有给人以视觉疲劳,仿佛在阅读一部情节曲折惊险的小说。

    《漓江百里图》不是黄格胜画漓江山水的开始,更不是结束。在此后的20年里,他每年都要到漓江写生、创作。他后来画的漓江山水,当然有超越《漓江百里图》的地方,但那只是在某一个层面上。从整体看,毫无疑问,《漓江百里图》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是古今描绘漓江题材的绘画作品的一个高峰。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