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求真务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
求真务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
公共课教学部主任、党总支书记 张力
学院于2012年6月顺应形势发展重建单设公共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党总支团结全体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党员教师在重组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保证了重组工作及随后的新学年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事实说明,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抓好党建工作对推动我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一、选好干部建好组织,抓好党建促进发展。
重建的公共课教学部设有文艺理论、外语、体育、计算机四个教研室,共计40名教职工,其中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75%;高级职称教师占33%,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占45%,还有两名副教授是博士。
一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了3个党支部,把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党支部建设与教研室建设,党风建设与师风师德建设同步开展。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重组后的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去年相思湖校区投入使用,老师们克服校区间隔远、道路不畅、没有通勤车等困难,不抱怨、不推诿,三个校区的公共课教学井然有序,各项体育、英语的赛事接二连三地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选好领头雁,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突出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民主推选、总支审核等程序,新选出的3个支部的书记是由换届改选后的教研室主任兼任的,他们年富力强,是在群众中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三位支部书记也同时被民主推选进入了党总支,使党总支接地气、有活力,工作更切合实际。
二、切实把握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公共课教学部是多学科汇聚的教学部门,各教研室的学科特点、教学特点迥异。在一校两地四校区、授课学生近万的情况下保证公共课的教学质量,在班子成员只有一个半,没有配备行政和教学秘书的情况下公共课教学部能够正常运转,离不开各支部和教研室的自我管理和对班子的全面支持。
我们降低重心,抓住重点,充分授权各支部、各教研室自主开展工作,激发各支部、教研室的活力,鼓励大家能作为、敢作为、有作为。我们认识到只有尊重学科差异、教学方式差异,尊重各支部各教研室及老师们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增强老师们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才能调动全体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一切苦难。各支部、教研室在全面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学规范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主动开展各项工作,班子成员参加教工支部的各项活动,充分听取教研室的意见,努力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做到各支部、教研室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总支全程监管。
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党建工作和教学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学以致用的学习型党组织,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成功。
公共课教学部承担着全校四个校区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艺术概论、艺术美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教学。这些课程虽然不属于专业训练或职业训练,但是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共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艺术学领域相差很大,课程教学内容得不到学生重视,工作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老师们感到被边缘化了,自身发展既缺乏动力也缺乏压力。
形势比人强,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参与艺术人才的培养是公共课教学部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党组织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型社会的当下,高校党的基层组织要引领全体党员和教师努力工作就必须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党组织。真抓实干,一切工作都以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打造一只亲爱精诚、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党建工作起到了组织保障、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作用。
一是邀请邓军书记、赵焕春副书记、郑军里副院长与老师们座谈,以“有为才有位”来鼓励老师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艺术学学科建设,围绕艺术人才培养开展教改,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凝练教学科研成果,积极融入到学校大发展的洪流中。
二是积极联系职能部门为老师们参与学科建设创造条件,邀请了研究生处处长王晓宁与骨干教师谈如何参与学科建设;邀请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人文学院院长李桂生教授,科研处处长刘新教授对老师们就如何选题、如何申报项目、如何有针对性地发表学术成果开展培训。
三是开设“博雅讲堂”,鼓励老师们展示学术成果,丰富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是修订了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申报课题、发表论文专著、参加教学竞赛给予相应的奖励。
党组织关心教师个人成长和成功,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形成了团结、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目前我部有两本专著纳入了今年的学校出版资助计划,老师们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在申报自治区重点课题上也获得了突破,两名青年教师在广西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已有多名教师具备申报正高职称的条件,这些成绩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