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心语

20世纪中国风景画中的张冬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8-13 08:28 浏览次数: 【字体:

张冬峰1958年出生,1990年以后才逐渐形成自己的油画风格,尤其是风景画引起油画界的普遍关注。

张冬峰的风景画无论是形式、技法,还是精神、感觉,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趣味,但又绝不以牺牲或不懂西画特质为换取民族风格的代价。事实上达到这种中西融合的境界,一直是中国风景画百年理想的一个终极目标。

油画传入中国尤其是纳入学府文化的发展格局后,一直存在着三种发展理想。一种是西化论,第二种是中西调和,第三种是中西分道。其中后两种都不同程度地与建立程度风格有关。由此,着眼于未来的有关油画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思考和实践有增无减。张冬峰对中国山水画南宗风格的把握有一种潜意识的会通。一直是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喜闻乐见,与张冬峰那种长于抒写情调,注重形式想象的文人习性十分相近。他的作画过程与特点十分相近写意山水画。一是画得快,二是画得顺,三是勾皴点染与涂写并用,四是用极少量的颜色画出丰富沉着的色彩效果,绝少在一幅画上纠缠磨蹭的习性。这种特点事实上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兴致,成竹在胸,然而一挥就以笔精墨妙、墨分五彩、以少胜多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张冬峰最终让人感到的还是与山水画相区别的油画特质,并没有因此成为山水画的附庸。倘若他毫无或者缺乏良好的油画教养,无论他如何与传统绘画通融,也只能算是不上档次的土油画。总之,他将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两相融会得如此的天衣无缝,从而演化出一种饱含浓郁中国风格的风景图像。

南方的绿色好看不好画对油画家来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张冬峰是画绿色的高手,他对南方满坡葱郁的绿色的独特感受与把握能力,他表现绿色得心应手的程度和把岭南葱郁的情调表现得让人神向往之,在同类地域的画家群中数一数二,在中国风景画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之一。这就是他良好的西画教养尤其是色彩教养所铺垫的根基。在80年代末期,他曾一度受过前苏联画家梅尔尼柯夫、莫伊申柯的影响,尤其在形式方面。以至形成张冬峰最初的风格形态。后来又心仪过吴冠中先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与具体对象的感受融合、演化出自己的特色。

在张冬峰的作画意识里,随心所欲、无法至法恐怕一直是他贯穿始终的思想,因而他创造的"张家景致"被认为是地道的中国式油画,应该说是无心插柳所致。他心里最明确的就是轻松、自然、真诚,走自己的道路。虽然,对每个画家来说,都无法回避自然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受客观自然的束缚,但张冬峰面对自然,绝少依赖和采用照相机来收集形象素材,而是一贯的对景写生,忠于真情实感,在高度艺术化处理的基础上追求通俗,从而创造一种既司空见惯又超越自然状态的大众化风景。我们平常领略到的合情不合理的美学妙谛在张冬峰的画里得到充分的诠释。不管你对岭南的这种丘陵风景是陌生、熟悉或是麻木,一旦面对"张家景致",你都会产生魂牵梦绕的迷恋之情。一般说来,自然山川于画家的创作,往往有败笔添足与升华超越的两种可能,前者是画家面对名胜佳景,慑手慑脚,无法自主,最终画出的景致逊色于实际对象;后者则是在平淡无奇的自然对象中画出令人信服的迷人景观。要达到这种境界,除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技巧外,具备一种热爱生活、醉心自然的心态非常重要。面对张冬峰的风景画,你有时会忘却去关注他的形式、技巧究竟是民族的还是西方的艺术追求,倒是他那种尊重自然的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得到附丽的好心情让人羡慕。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