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心语

没有状态等于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12-02 15:32 浏览次数: 【字体:

不言而喻,艺术创作是需要状态的。然而,就大部分艺术工作者来说,却很难进入创作状态,或者有了一定的状态也不能好好地把握、保持住。最佳的状态表现为一种自信、不怕困难、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也表现为对某一事物专注的最佳程度,或者对某一事物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做好一切工作都需要有最佳的状态,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可以说,一个艺术家要想出好的作品,没有最佳的创作状态,即使再有才华、技巧,其结果都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一句话,没有状态等于零。

一、艺术家最佳创作状态及其生成条件

艺术家的状态,像阳光下的放大镜,能把纸燃烧,把冰融化。

一个艺术家最佳的创作状态是他的智慧与灵性发挥到极致的表现,保证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时候,他对事物相当地敏锐。常常在人们不以为然的“事”与“物”中,他却有新的发现。进入创作状态才能发现新的绘画元素,才能发现事物图象之间的差异,对图象变得敏感起来,发现与自己气质有共鸣、有感觉的图象符号,才能真正地进行创作。

人的状态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坏的时候,我们也称之为没有状态不在状态。如果我们把最佳的状态用度数来表示为+100°的话,那么,不好的状态则为零度以下。+100°时,创作的作品常常超常发挥到自己都感到难以达到的境地;零度以下的时候,则相反。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种情况尽可能延长好的创作状态。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摩托车在冬天发动时,预热的时间较长,当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第二次发动时,就比较容易了。反过来讲,如果想要较快地发动机器,就千万不能等到它完全冷却,不然又需要较长时间的预热。我们的艺术创作状态也是如此,千万不要等情绪冷却到零度时再起动,而应该长久地保持它。艺术大师们之所以一生能创作出惊人数量的好作品,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要生成最佳的艺术创作状态,首先离不开勤奋二字。这其中有两层意思:1.作画在数量上要够;2.要勤于思考。两者之间不可偏颇。如果只是手勤,不善思考,或者干脆说:“只要勤奋就会有状态”,那么,这种说法是偏颇的。勤奋作画一辈子而没有建树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应当引以为鉴。应该清楚地懂得,勤奋与最佳的状态是不能划等号的。

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产生最佳的状态也至关重要。试想,一个对人生、对社会采取消极态度的人,怎样能创造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作品?更谈不上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只有那些视艺术为生命,并热爱生命,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才能用画笔直面社会现实,歌颂正义,鞭挞丑恶,赞美美好的事物。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艺术家,它直接影响到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在“文化大革命”那段时期里,艺术家们的思想受到桎梏,种种干扰使得艺术家不但创造性不能发挥,才智更受到压抑。人生的自由与尊严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这个时期的作品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但也有少数有胆识的大家能顶住逆流,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创造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李可染、黄胄、程十发等,都是这样的高手。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贾又福的《太行丰碑》、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等。而在近十年来更呈现同多元并进、百花齐放的势态。

创作环境对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因此对题材的兴趣也有所不同。或是城市,或是农村,或是植物,或是动物,等等。人们的兴趣总是有偏爱的,有的相对路子宽些,有的比较窄,甚至一辈子只画一种题材,而这些情况又往往和创作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一批有志的青年艺术家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力作,出国的浪潮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去西方求学之路,但十多年过去了,有些人只能去回忆他昔日的光彩。人们不禁要问是这些人江郎才尽了吗?不是的。对这些艺术家来说离开了属于他的艺术土壤,他就会迷失自我,当然也就难以有最佳的创作状态。高更在当年艺术家们都涌向巴黎时,他却抛弃了一切,孤身一人去到塔希提岛,在那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创造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批作品,影响于世,在西方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相反,赵无极这位中国出生的艺术家却到巴黎创造了东方式的抒情抽象作品而闻名于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案例。创作环境对一个艺术家如此重要,其中答案只能由每位艺术家在实践中做出回答。

艺术家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同样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艺术家。杰出人物比一般人的个性更鲜明、更有典型性。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这一点。凡高对艺术发疯式的执着,再穷也没有让他放弃艺术;高更孤身一人抛家弃子到塔希提岛;李可染的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为“黑山恶水”,但李可染从没放弃他的追求。他们都有着百折不挠、执着和追求真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优秀品质。但我们也常常看到还有另一种人,总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艺术主张;或者有主张但不能坚持到底,那么,即使有好的艺术素质,有敏锐的感觉也无济于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这种画法我十年前就用过,只可惜别人把它给画出来了。”这种叹息,是给一个不能坚持自己艺术主张的人的最好的画像。人的个性有千种万种,对艺术创作来讲无所谓好坏,但执着的追求是任何艺术家都不可缺少的。当然,还必须分清楚执着和固执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后者是狭隘、看事物绝对化。因此,重视个性对艺术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有一个科学态度,坚定和执着是培养最佳的艺术创作状态的保证。

营造自个的艺术学术氛围。学术氛围往往是艺术家和学者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中外知识分子向来都有聚集、交流的传统。如西方有沙龙,著名的印象派就是当时激进的青年艺术家在沙龙交流中形成的。中国古代也有文人雅集的传统。有见识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激发各自的思想、心得、做法,甚至可以探讨人文精神、审美状态,开拓新的审美空间,缺乏交流,思想之树就难以生长,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贫乏,失去生命力。创作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而失去饱满的状态。相反,如果交流的双方由于思想的碰撞而产生激励,就会出现新的思路,新的做法,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印证各自的效果,创作情结就能够始终保持在亢奋的状态。构成这个学术氛围的可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师生等等,也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种类的文化艺术的横向交流与碰撞。参与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了解国内、国际的美术动态,多看大量作品,参观各种好的画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这里,主动与不主动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只有主动地、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这种交流,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氛围和空间。

另外,一定的工作条件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进入最佳创造状态的物质保证。当年的俄罗斯画家列宾在进行创作时不许任何人打扰,常常一个人在画室工作,连吃饭也是夫人从一个小窗口递进去。毕加索的别墅本身就是一个大画室,其中又分成若干个工作室,有油画、版画、陶艺等等。转换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工作是他最好的休息方式,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艺术的帝国,他就是这帝国的国王。他在这个国土里,把艺术当游戏。他的充满艺术情趣的画室,给了他无穷尽的创作灵感,就是在吃鱼时,也未忘记留下一条完美的艺术品“鱼翅”。因此,有条件建立一个自己独立的艺术空间,对一个艺术家创作出优秀作品很有必要。

关于艺术的状态,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如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主动建构自己的最佳状态

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主动地建构。

首先,艺术家应该把艺术视为生命。艺术行为是生命的表达,而不是谋生的手段。对新事物的追求,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是引导艺术家创作的动力。实际上许多所谓艺术家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而是有着太多的杂念,把金钱、名利、得失看得过重,把时间和精力、才情过多地消耗在与艺术无关的事情上。爱因斯坦说:“只有把整个身心全部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师,因这些大师的高超能力需要一个人的全部心血。”

其次,认识自己才能深入艺术的堂奥。这里又有两方面含义:1.要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创作实践是认识自己最基本的和唯一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可以积累各种技巧,提高自己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对画面的组织、表现力等等。2.发现自己的艺术气质。每个艺术家的气质是不尽相同的。试想,讣李逵去绣花、做诗,让林黛玉去拿斧子是什么情形?由此可见,认清自己的艺术气质,对确立自己的艺术才能方向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就使得个人的努力有了目标,这个目标才能激发出艺术家的创作激情。

第三,要认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每个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因经历、环境、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各有特点,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齐白石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的生活经历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以农村的瓜果、鱼虫等作为他绘画创作中的主要题材,是很自然的事。又由于他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这也成就了他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画杰出代表。黄胄当兵在新疆,他的高超的捕捉现实生活的能力使他成为用画笔歌颂新疆的艺术家。当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时代在发展,审美的要求也在变化,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很重要。它使我们真正能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创作出真正与时代同步的作品。1.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应该把创造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一个只占有知识不懂创造的人是可悲的,其结果只为知识所累。就象有一辆自行车零件,如果我们不能把它装起来,不但无用,还成了一堆占空间的废铁。知识就是这些零件,创造就好比把这些零件合理地装配。装配的水平高低,决定于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的强与弱。因此,创造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远比占有知识重要。2.新的艺术语言的学习与探索。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尽管艺术讲究个性,但一个时代的艺术语言特征是其他时代无法代替的。比如,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明清有小说以及后来的白话文。绘画艺术创作从中国到国外,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主要的文化特征(艺术语言特征)。中国唐、宋代尚形,明代尚意;西方由古典的写实到印象派的“写意”等等。当代的中国艺术在世界的艺术潮流中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品格,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我们个人怎样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又是时代的优秀作品?

第四,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在创作中要善于发现亮点。这有点象找对象。自己有感觉的对象,你会从她身上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美。比如我从大自然的植物藤蔓中发现了与自己的艺术气质相共鸣的各种线与点的独特意味,其中蕴藏的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多变性与丰富性,使我百看不厌,不断地从中获得许多的艺术灵感,情绪和感觉不断地通过画笔在作品中迸发出来,因而也保持了饱满的创作状态。当年著名的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在这个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创作的《山乡巨变》在全国美展中获得金奖,使他一举成名,深深地影响了那一代人。谈到创作体会时他说:“如果不是遇到这个脚本,可能到今天还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见切入点对于艺术创作是如此重要。寻找好的切入点对于激发和保持艺术家的饱满的艺术状态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总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没有对艺术事业的忘我追求,没有为探索前进目标排除万难的勇气,没有具备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各种综合素质,是不会有最佳的状态来完成人类文化留给我们的使命的。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