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院长谈学科专业建设

余永健:对中国画学科和漓江画派建设互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桂林中国画学院 发布时间:2013-10-17 22:33 浏览次数: 【字体:

建设学科品牌  促进文化发展

——对中国画学科建设和漓江画派建设互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桂林中国画学院院长 余永健



 

中国画学科是民族文化的国粹,桂林中国画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中国画学院教学实体,承担着中国画学科的传承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桂林中国画学院于200231日成立,是广西艺术学院第一个以二级学院建制的教学单位,也是中国第一所以“中国画”称谓命名的中国画学院。自建立以来,中国画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结合漓江画派文化品牌建设,相互支持与依托,进而形成地域特色与优势,建成专业品牌。

漓江画派是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并涵盖其他画种,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画派以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为领军人物,创作与研究队伍以广西艺术学院教师为主体,担负了培养服务于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术人才,提升广西文化地位的重任。经过多年的发展,漓江画派已经成为广西艺术学院学科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广西艺术学院也成为了漓江画派建设发展的文脉依托。

中国画学院提出“正本清源,弘扬国粹”的办学宗旨,与富有的南方地域人文与景观资源和独具区域属性和文化特征的“漓江画派”是一致的。学院拥有的师资硕士比、学缘结构、写生教学创作法、国家资源共享课、创作千字文及诸多教学写生创作实践基地等的优势和特色项目内容,使得中国画学院学科教育建设和画派文化建设,从磨合到互融,已经在人才培养、学术成果和创作成果等的积累上呈现出上升的良好局面及趋势,显现出学科与画派两者互为依托,互为表里,根植于地域的文化建设与教育建设互赢互利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参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家园——黄格胜国画展》

 


2013年,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莅临漓江画派理事会指导工作

中国画学院师生在书画专业创作上推进漓江画派建设并通过优秀的创作研究,转化出丰硕的教学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广西经济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通过扩大漓江画派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广西地域特色、人文传统和民族风格,努力建构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和教育实体相结合的创、学、研一体的新模式,这一学科建设模式全国鲜见,为创新探索,为文化广西的建设和东盟合作交流构建更高更好的学术平台。

根据广西艺术学院学科定位,中国画学科发展立足于中国画学院的办学宗旨,研究中国画的当代教学规律及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当代形态,为中国画艺术培养专门的创作人才和研究人才。同时还以山水画科为重点(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支撑),协同花鸟、人物、书法等学科,结合打造“漓江画派”文化建设,相互支持与依托,进而形成地域特色与优势,建成专业品牌。目前,学科与画派建设双结合的双促进建设,在全国各大艺术院校中,是少有的,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中国画学科建设和漓江画派建设的互融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科品牌与漓江画派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学科与画派的结合、学科品牌与画派建设的互融发展,培养一批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的高层次艺术人才,促进广西文化事业和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下一步,中国画学院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中国画学科建设和漓江画派品牌建设的互融发展:

 

2006年,国家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评估中国画学科建设

 

中国画学院山水画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

探索人才培养与画派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国画学院将立足在十年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西地域特色、人文传统和民族风格,努力建构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和教育实体相结合的创、学、研一体的新模式。确立“艺文双修”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向,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推行“一体三化五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即实践推出理论,理论促进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系统;“三化”即理论教学系统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管理规范化;“五结合”即写生教学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国画教学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习作与展评相结合、教学与“漓江画派”文化建设相结合。在保持中国画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积极拓展书法篆刻学科方向,形成中国书画合一互补互促互进的优势布局,综合实施人才培养。实施“资源整合,形成特色,服务广西文化建设”的艺术高端人才培养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在东盟国家影响力,为创新探索,为文化广西的建设和对东盟合作交流构建更高更好的学术平台。

加强学科专业理论建设和学术积累。中国画学科在未来的几年中将实施学术专著出版和学术论文发表计划,加大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和科研创作成果奖励力度,健全和完善学术出版的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近年计划将出版十余部专著、画集,使艺术品牌和教学品牌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文化教育建设。近期已经启动了《象外折枝——漓江画派花鸟画研究》(余永健编著)、《广西近现代花鸟画发展史》(余永健、吴善贞著)、《国画图式》(伍小东著)、《阳太阳中国画艺术研究》(阳山著)等专著项目,体现中国画学院学科、科研工作的积累和水平,并与博士学位授权或支撑学科点、研究方向及研究团队相匹配。

加强力作创作、特色创作和特色项目。中国画学科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要加强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扩大承担社会重大研究和创作项目的范围,提高研究和创作的深度,多出精品力作。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围绕学科建设和漓江画派的发展,组织实施艺术精品创作计划。根据中国画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高水平的文艺赛事或文艺活动,力争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的文艺创作奖项。抓好艺术精品创作的成果展示工作,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美术馆等平台展示我校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成果。

通过学科建设与画派建设互融促进文化建设。根据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在2015年到2020年,中国画学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引进方向,面向国内外吸引高层次学术人才,主要引进博士生导师和培养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我院客座教授,参与学科建设,力争获取若干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课题研究。遴选青年学者,积极鼓励与支持骨干教师出国学习、访问和考察以及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和进修。

进一步加大投入,完成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争取承担多项全国性的重点研究项目。未来7年,将积聚力量在若干重点项目上进行攻关研究,组织力量推出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还将加大学术队伍建设的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发展的良好机制;加强科学研究与创作,形成良好的科研创作氛围和机制;以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为建设中心,继续加强硬件建设;探索学科建设+漓江画派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漓江画派后备人才。

广西艺术学院的中国画学科建设发展已有75年的积累,中国画学院的办学实体建设发展亦已有十余年的经验。中国画学院将充分利用广西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巩固和发展中国画学科的教学模式,推进优势方向与漓江画派建设的渗透与融合,凝练特色,互为促进,互融发展,在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综合性艺术大学的进程中,将中国画学科建设成品牌和排头兵。



【打印正文】
分享到: